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
发布日期:2022-11-21 作者: 来源:法治网 分享:
文 |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周望
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、发展互联网、治理互联网,强调法治在网络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,坚定不移推进依法管网、依法办网、依法上网,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,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,网络空间法治体系不断完善。网络法律体系日益健全。我国出台了电子商务法、网络安全法、数据安全法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性、综合性、全局性法律,构建网络立法的“四梁八柱”,制定修改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等法规和管理规定,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根本,以法律、行政法规、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依托,以传统立法为基础,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、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安全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。网络执法深入推进。我国建立健全网络执法协调机制,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、网络赌博、网络传销、网络谣言、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。深入推进个人信息保护、网络信息内容管理、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等领域执法。不断提升网络执法的针对性、时效性和震慑力,有效遏制网络违法乱象,网络空间日益规范有序。其中,针对“饭圈”乱象、互联网账号乱象、网络水军等突出问题开展30多项专项治理。2019年以来,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、账号近14亿个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网信系统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,罚款处罚283家,暂停功能或更新419家,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77款,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、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。网络司法不断创新。我国坚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。一方面通过技术赋能司法,积极利用信息技术,推动司法网络化、阳光化改革,推出智慧法院、智慧检务等服务。据统计,北京、杭州和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在线庭审平均用时36分钟,比线下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,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60天,比线下缩短四分之一的时间。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在线诉讼规则,规范和保障技术发展,推动互联网法院“网上案件网上审理”的新型审理机制不断成熟。比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在“微信小程序侵权案”中,明确微信小程序不适用“通知删除”规则,保护互联网新业态健康发展。北京互联网法院则通过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,明确了“暗刷流量”的交易无效。网络普法走向深入。我国坚持将全网普法守法作为网络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。从2012年到2021年,我国网民规模从5.64亿增长到10.32亿,互联网普及率从42.1%提升到73%,全网普法工作任务艰巨。为此,网信系统不断加强互联网普法宣传教育,深入实施“七五”“八五”普法规划,持续推动全国网络普法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军营、进网络。结合国家宪法日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、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、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节点,大力开展宪法和网络安全法、数据安全法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普及。通过以案说法、以案释法等形式,有效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素养,推动形成全网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。新征程上,要坚持把依法治网摆在突出位置,不断完善互联网领域的法律制度,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,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,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,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,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。